【信息时报】教不会拼音把孩子扔在街上?家长做监护人要“合法合格”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发布时间:2024-10-17
□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通讯员 谢智菲
随着国庆假期结束,孩子和家长逐渐回归日常的学习生活中。不过,假期中一些家庭却发生亲子矛盾,比如有一名家长因为孩子一年级的拼音读得不好,竟把孩子扔在街上,孩子委屈痛哭却不敢回家。如此极端的“整治措施”引起网友议论,这也让许多家长开始认真思考,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法、合格的监护人。
新闻回顾
小女孩被遗弃街头引起网友关注
近日,浙江某地发生的一起事件引起了网友关注。有网友在街头偶遇一名被遗弃的一年级小女孩,原因是孩子无法正确朗读拼音,导致母亲在愤怒之下将她留在了路边。小女孩的无助和哭泣引起路人同情,网友于是录制视频并上前安慰孩子。在视频中,小女孩显得非常害怕,称不敢回家。最终,孩子的父亲出现并紧紧拥抱她,随后将孩子安全接走。
这一事件,不仅引起了网友议论,也触发了社会对于家长教育方式和儿童心理健康的深刻反思。有人理解妈妈是出于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态,但做法实在欠妥,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。
网友@清之韵:辅导一年级孩子,需要耐心。大人觉得很简单的东西,一年级孩子可能觉得难,一次甚至多次都学不会,这就需要家长改变方法,把灌输变成共同探讨,把声色俱厉的喝斥变成和颜悦色的启发,教育小孩时千万不要用伤孩子自尊的话刺激伤害他(她),这样只会适得其反!
网友@鹿河鱼:给孩子辅导功课,别带情绪和摆出严肃的态度。本来就不会,越喊越不会,孩子最后关注的不是题目,而是你的情绪,就算会了也不敢说!
有人指出推己及人,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。
网友@怪咖hauce:孩子只是学习不好,又不是做人不行。孩子不能成龙成凤,那就承欢膝下。每朵花开放的时间不同,不必急于求成。人生是长跑,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快慢。
也有热心网友分享自己辅导低年级孩子的经验。
网友@看戏出戏:买一张拼音表贴在墙上,再买两盒拼音卡。按照拼音表,在桌子上摆好拼音卡,一般单个拼音孩子会读,组合就不会读了。但不要怕麻烦,摆好组合一个一个地教孩子读。当年我利用假期七天,天天在饭桌上摆拼音卡,把孩子的拼音补回来了。
网友@活泼沙滩:我儿子背不出“九九”乘法口诀,急得直哭,我跟他姐姐设计游戏,两个人陪他一个一个背。一周后,儿子就背得很熟很熟了。
当然,不少网友都为孩子人身安全感到担心,并表示妈妈未尽到作为监护人的职责。
网友@番茄:请这位妈妈不要这样教育孩子,你应该庆幸你的孩子是平安健康的,如果孩子不在你身边了,后悔都来不及。
网友@足智多谋星星Hr :孩子安全最重要,这位家长记好了。
专家建议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治疗师 黎仕达
家长要平衡情绪发泄与亲子沟通
视频中,妈妈把孩子扔在街上,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家长“恐吓”要遗弃或送走孩子的情况。这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怎样的影响?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治疗师黎仕达分析,这种做法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影响不一。情商比较高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这是父母说的气话,该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,但通常不会对心理发展造成长期影响。另外,这样的说话方式可能会被孩子下意识地模仿,用在他们自己和朋友的相处中,可能就导致朋友的不解:为什么对方一生气就说不做朋友呢?
而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,父母如有上述做法,对孩子心理发展影响会较大。0到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。观察视频中妈妈与一年级女儿的互动方式,可推测这个家庭在孩子6岁前的相处模式可能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形成。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一种认知偏差,即认为只有当他们学习成绩好时,父母才会给予爱。这样的认知可能会削弱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可能会因为压力选择努力学习。但当他们成绩不佳或者学习遇到困难时,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恐慌。即使是原本成绩不错的孩子,一旦考试成绩稍有下滑,也可能会感到极度焦虑。这些孩子往往害怕犯错,产生的担忧反而导致他们表现不佳,进而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。
要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辅导
黎仕达认为,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特点,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。一年级孩子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(7至11岁)。在这个阶段,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重组和改善,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逆性,但仍然带有一定的刻板性。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依赖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活动。
例如,在教授孩子“1+1=2”这样的抽象概念时,孩子可能难以理解。但如果用具体例子,如“一颗糖加上另一颗糖”,孩子们就能很快明白。而在教孩子拼音符号方面,家长可以尝试将拼音与具体的词语结合起来教学。例如,在学习声母p时,可以同时教孩子一个有趣的词汇,如“屁股”。通过这样的具体例子,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拼音,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。
情绪发泄后一定要复盘
在有类似经历的家庭中,家长通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当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,如果孩子仍没有进步,家长感到沮丧生气是可以理解的。情绪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的,不会无缘无故。然而,在情绪发泄之后,家长应该对整个辅导过程进行复盘,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,这是每位父母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课程。
黎仕达建议,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,如果有愤怒和无奈的情绪,自觉忍耐值已经接近极限时,不要着急宣泄,也不要勉强自己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,可选择找一个无人空间发泄情绪。“发泄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,就像吃饭、喝水一样,不必为生气而忍耐或者内疚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选择慢跑、健身,手部、腿部动作是发泄的替代方式。”
情绪发泄过后,家长需要复盘,思考自己为什么生气,再和孩子沟通。“可能是孩子已认真接受家长的辅导,但家长的情绪又令孩子感到压力,影响了孩子的发挥。”黎仕达建议家长通过沟通提升孩子主动性,帮助孩子自主思考,如需要父母提供哪些帮助,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