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20-22252225
020-22252225
心理咨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报道 >

媒体报道

联系我们
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

地址: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

020-22252225

媒体报道

28元夸你3分钟!网络热售定制“夸夸群”服务,按群成员数收费
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:149 发布时间:2019-04-09
“今天起晚了”“那说明你上升空间很大,前途无量”“说明你睡眠充足,身体健康”。近日,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的“夸夸群”在高校学生中流行。有人看中了里面的“商机”,在网购平台推出按群成员人数收费的“夸夸群”服务。

网购临时“夸夸群”,按群人数收费

近日,有网友吐槽,在妇女节当天男友拉她进了上百人的“夸夸群”,被群成员夸了整整三分钟。男友还解释,自己是从某宝上买的定制“夸夸群”。

昨日,南都记者在某宝上输入“妇女节夸人”关键词,果然搜到了五间店铺,上面一律写着“妇女节限量专属群聊夸人”。仔细对比一下,店铺的销量还不错,最高月销有772次。其中一家店的客服告诉记者:“妇女节的时候生意很火,订单多数是送给闺蜜或伴侣。”。

 
某宝出售的夸人服务

定制套餐从十人群28元到百人群98元不等。据悉,费用是根据群人数而定的,群人增加,价格也更高。但不管哪一种套餐,进群之后就开始计时,只会夸三分钟。随后,客服还补充,群里的夸人者都是店员和自家亲戚,这项服务已经做了许多年,非常专业。

为了直观感受“夸夸群”的效果,南都记者下单了十人群套餐,客服告知要按订单顺序处理。等待了一天后,才收到客服人员的联系。

客服询问了受赠者的昵称、双方关系和年龄信息之后,定制了群名。过了几分钟,记者进入定制好的夸夸群。此时,客服让记者把受赠者拉进群里。受赠者进群后没有第一时间说话,但客服提醒记者在群里只能围观,不能发任何内容。整个群沉默了将近一分钟之后,记者不得不私聊受赠者。客服说,只有受赠者在群里说一句话,其他人才会开始夸赞。

余下的两分钟里,群成员完全无视受赠者说的内容,轰炸式地夸赞受赠者,而且大部分语句看起来像复制粘贴的,偶尔还有重复。三分钟过去,记者和受赠者马上被踢出群。

 
时间满后,被夸者立刻被移出群聊
 
参与体验的受赠者表示这样的称赞一点都不走心,觉得很莫名其妙。记者了解到,就算受赠者一直不出声,时间也会照算。所以进群之前还需要提前通知受赠者,连制造惊喜的作用都没有。

高校“夸夸群”,学生称其为正能量源泉

也有网友表示,某宝平台上的夸人服务,其实是源于最近在高校学生之间流行的“夸夸群”。南都记者在微博上搜索“夸夸群”,出现了众多高校夸夸群的聊天截图,当中不乏一些著名高校的夸夸群截图。对比以盈利为目的的夸夸群定制,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夸夸群更加积极和单纯。

一个由500名群成员的中大“夸夸群”公告显示,群的主旨是给中大学生提供互相安慰、商业互吹、赞美他人的平台。在群里,无论你说什么,都会收到大家眼花缭乱的夸赞,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,获得积极正面的反馈。

3月12日,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满刚被舍友拉进了一个中大“夸夸群”,据她介绍她今天进的已经是中大的第三个“夸夸群”了,前面两个“夸夸群”因人数已满已经无法加入。“之前就听舍友提起,也在朋友圈看到,果然很有趣,大家的夸奖都很真诚”,小满称获得大家的夸奖能缓解压力,看着别人花样夸别人也很好玩。其称,会继续留在群里,有空就去夸夸别人。

去年刚从复旦毕业的古小姐告诉记者,自己前两天通过同学邀请加入了学校的“夸夸群”。她透露,这个群有两百多人,两周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。“群里都是自己的师弟师妹,有亲切感,而且群友夸人的角度也很清奇、刁钻”,受过夸赞的她也常常在群里夸别人,“我觉得大家真的很开心,会共同维护群里的氛围。遇到小烦恼就分享在群上,有些人还会写打油诗给别人加油打气,聊天变得很有意思。”古小姐认为夸夸群是正能量的源泉。

留意到网上有“夸夸群”服务出售,古小姐觉得这种做法很无聊,并且表示自己不会想花钱定制“夸夸群”,因为一旦为了盈利,“夸夸群”就已变质。

专家:“夸夸群”能释放压力,但不宜太依赖

对于年轻人产生“求夸”的心理以及“夸夸群”服务的出现,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霍小雯分析出三大原因。第一,受传统思想影响,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调、谦虚。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受到父母责备,加上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,他们内心压抑,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;第二,在心理学里,夸人者的行为是共情技术的体现。尤其是讨好型人格的夸人者在称赞别人的同时,自己也会感到快乐,这是双方取悦的方式。第三,成年人心理上出现退行状态。比如把自己当成婴儿,期待别人的正面、积极回应。这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。

 

南都记者也在微博上看到想进“夸夸群”的网友配文“工作压力大”、“丧到极点”。霍小雯认为,“夸夸群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,因为它能够帮助年轻人释放压力,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。需要别人支持、安慰的人群会更加倾向加入“夸夸群”。不过,如果年轻人太依赖这些群,可能会造成惰性或消极逃避现实的心理。

“夸夸群”最初的起源来自大学生群体,原本是学生之前相互打气的方式。对此,霍小雯解释,因为大学生正好是学生和社会人士的交界,身份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适应。他们处于想独立,但是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,所以心灵比较敏感、脆弱。

链接:“夸夸群”或来自豆瓣表扬组
据了解,“夸夸群”可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物。南都记者从豆瓣上看到2013年已经出现了类似小组,号称“豆瓣第一治愈小组”,而人数最多的表扬小组有超10万名成员。画风跟现在的“夸夸群”一样,多为发帖求表扬。

不过也有人说,“夸夸群”是从复旦大学的一个“哈哈群”演变而来的。最初,群里规定只能发笑话和“哈哈哈哈哈”。有人不满足于此,提议让大家夸夸他,于是第一代“夸夸群”出现了。一开始,大家从别人的头像、网名进行夸赞。后来,群成员研究出了五花八门的夸人方式。就算你在群里说一句无关要紧的话,群友都能把你“夸”出天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