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20-22252225
020-22252225
心理咨询
< >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神疾病 >

精神疾病

联系我们
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

地址: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

020-22252225

精神疾病

不是矫情也不是无理取闹,可能是“疑病症”在作怪
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:143 发布时间:2024-05-06
俗话说,“父母健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”。但有些父母却因常常担心身患“重病”四处求医,即使得到“并无大碍”的答复,仍坚信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疾病。
 
近日,始终头晕的陈阿姨,总认为医生查出问题但向自己隐瞒病情,便开始频繁地去医院“报到”。
 
陪着她辗转各大医院的儿子,对此也苦恼不解:“明明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,难道母亲是嫌平时对她关心的太少,在刻意装病吗?”

 

 
01刹不住的求证怪圈,其实是心理问题
 
今年近60岁的陈阿姨虽然算不上身体强健,但也绝不是虚弱不堪。
 
春节过后,陈阿姨感觉身体大不如前,不仅晚上常常失眠、入睡困难,伴随出现的手脚麻木、头麻发胀、心烦等症状也愈加严重。
 
为求心安,陈阿姨在儿子的陪伴下,看遍了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、消化内科、心内科等各大诊室,也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,医生表示无需过分担心
 
谁知陈阿姨拒绝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,更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,甚至为了求证自己患“重病”被隐瞒的事实,她几乎每周跑趟医院才能平息不安的情绪……
 
陷入焦虑循环怪圈的她,更为此消瘦了不少。不忍陈阿姨继续受此折磨的老伴,反复劝说后,陪同其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。
 
02找到治疗的“病根儿”,她在慢慢变好
 
经过一系列体格检查,询问既往病史,急性干预科主任陈江永综合分析陈阿姨这种无病自忧、对身体状况过分关注的状态,是患上了“疑病症”。
 
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表现,陈主任给予其系统治疗,定期进行心理疏导,帮助其调整情绪,适应接纳自己病情的同时加入药物治疗,并辅助以物理治疗。
 
经一段时间治疗后,患者身体不适感明显减少,焦虑情绪有所减轻,各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。
 
出院一个月后复诊的陈阿姨,困扰许久的头晕症状完全消失,恢复了正常的睡眠状态,各项指标也未检测出异常,恢复健康的她,正计划着与老伴外出旅游。

 
03什么是疑病症?
 
急性干预科主任陈江永表示,这种名为疑病症的心理疾病,又称为疑病性神经症。它是指患者对自身健康及疾病过分担心,害怕自己患上某种严重疾病,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并不存在的重病,并感到十分烦恼。
 
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,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为3%-9%,一般起病于45岁以后的患者较为多见。
 
疑病症作为中老年群体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,可能会影响到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等多种躯体上的症状。想要判断是否患有疑病症,陆医生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 
● 疑病心理
 
患者对身体某部位的变化极为敏感,一点点不适都会因紧张、焦虑而容易“对号入座”。
 
但在就医时,有些患者能够生动逼真地说出病症,有些却无法说清楚具体哪里不舒服,但坚持要求检查,客观检查并没有相应的阳性结果的。
 
● 疼痛感觉
 
大部分患者有疼痛症状,常见部位是头、胸、腰腹和四肢,疼痛不适的部位时有变化与转移。
 
但那些不能清楚描述疼痛部位和性质的患者,经常会因为求医无果而过于忧虑,由此会伴随产生失眠、焦虑、抑郁等症状。
 
● 躯体症状
 
往往涉及很多身体不同区域,以头、颈、胸、腹部最为多见。有的患者描述口内有种特殊的味道,有恶心、吞咽困难、腹痛、心悸、胃肠蠕动缓慢的症状;有的患者怀疑自己五官不正,特别是鼻子、耳朵有异样等。

 
04如何克服疑病症?
 
陈主任认为,适当的怀疑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危险,但过度怀疑造成的困扰和恐惧,却会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的生活。
 
所以,当我们感觉身体发出异常信号后,应该及时去找专科医生来寻求答案,而不是自我猜疑或自行检索信息。对于如何克服疑病症,陈主任提供了以下几点调节方法:
 
① 学会移情他处,改变思维方式
 
患者可以尝试改变自己对疾病的思考方式,不过度关注和放大症状,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;同时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像广泛结交朋友、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等,使自己忙起来。
 
② 减少对疾病资料的查阅
 
许多疑病症患者容易沉浸在患者角色中无法自拔,要想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,除了需要向Ta说明其疾病性质是轻微的、功能性疾病,而非器质性的疾病外,还要注意减少对疾病资料的查阅,避免加重其焦虑情绪。
 
③ 调整生活方式
 
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让其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,用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等帮助其转移注意力,使之逐步摆脱疑病观念,有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。
 
④ 接受全面检查
 
若是实在担心自己患上某种严重疾病,不妨咨询医生进行全面检查。在专业医生科学的诊断和指导下,可以减轻焦虑和恐惧。
 
此外,急性干预科主任陈江永建议:家人也要对老人多多支持,常伴疑病老人左右,给予信心和关心。当他们察觉身体不适时,我们应该多站在老人的角度看问题,从他们的生理特征入手,实事求是地向他们解释病情,帮助患者消除疑病情绪,保持愉快的心情。